7月18日,第三批“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全国共有38个城市入选,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漯河市和长垣县等4市县上榜。7月26日,郑州市规划局召开了“郑州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新闻通气会”,就相关问题与各新闻媒体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什么是“双修”?
“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又称“双修”。“生态修复”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的重点则是改进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并通过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修复、弥补和完善。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实现城市有序有机更新。
示范先例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各种城市病的困扰,如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城市生活品质不高等。三亚作为其中一个的缩影,其身上蔓延的“城市病”,集中体现了过去30年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误区和“通病”。探索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之路,三亚成为摆脱城市病顽疾的“转换中的典型”。
通过“双修”工作,三亚城市环境和风貌以及城市转型发展都获得了改善和提升。从城市环境来看,山体变绿了,海岸变美了,河水变清了,绿地增多了,环境改善了,违建拆除了,海绵见效了;从城市发展来看,通过系统改善城市的环境,助推了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激发了城市治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城市新经济的萌生。
三亚城市“双修”的成功,不仅在于有先进的理念,还在于实践方法的得当。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和土人设计在三亚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中,除了提供“大脚革命”、“反规划”和“海绵城市”理论指导外,还具体规划了三亚的水系统总体规划、东岸湿地公园设计、红树林公园、市民果园以及凤凰路景观等一系列重点工程,这些设计和实践集中诠释和验证了生态文明理念和“大脚”美学的思想。比如,白鹭公园的生态修复,就是恢复健康水系统,使潮汐能进入公园内部水系,从而恢复红树林的生长;同时让白鹭进城,营造了人与白鹭相携而游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浪漫场所。比如东岸湿地,通过建设绿色海绵,营造水上森林,恢复湿地生境并将生产性景观引入,让居民参与,成为后花园和自己的菜园,同时融入城市功能,打造成综合性城市湿地公园。比如临春岭城市果园,让果树上街,即以台地的种植形式,结合丰富、细致的种植设计,将果园种植、休闲游憩和高差处理巧妙融为一体,打造集山体修复、生态保育和城市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山体公园。
“双修”对于郑州的重要意义
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郑州是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将切实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老城区有机更新,是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存量规划,从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实现郑州城市转型的实施途径。
郑州正在向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奋进,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修复生态环境,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就是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同时郑州作为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能够形成符合中原地区城市建设实际需求的“双修”模式,具有强有力的示范带头作用。
“双修”之后郑州会怎么变?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打好“四张牌”要求,坚持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总揽。生态修复,加强对郑州市域范围内水生态、林田生态、自然山体等的保护和修复,构架市域“山、河、田、城”的生态基地,划定市域生态控制线,保障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修补,加强对城市功能的完善、环境品质的提升和人文魅力的彰显,为人们提供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1.全面推进以五大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郑州建设: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流域生态系统、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构建城市生态系统。
2.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引领的公共交通体系:轨道交通建设、“公交都市”创建、市政交通工程建设。
3.大力推进以综合承载力提升为抓手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4.切实加强以城市功能完善为重点的城市品质提升:推动城市设计全覆盖、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引导旧城有序更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5.着力展示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中原人文魅力: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百年德化文化复兴工程、二砂文化创意园、古荥大运河片区。
6.持续提升以标准化智慧化为手段的城市管理水平:户外广告 门头匾额治理、强力整治卫生环境、强力推动支路背街整治。
郑州近期“双修”实施2017-2019年三年行动计划,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可行区域作为实施重点。中远期为2020年-2030年,系统性开展生态修复与城市修改全面工作。
近期重点建设的项目包括:东风渠上游(三全路-索须河)综合整治工程、“两河一渠”蓄水坝改建工程、郑州市牛口峪引黄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城镇周边采煤塌陷重点治理工程、历史遗留、责任人灭失矿山重点治理工程、重要交通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重点治理工程、西三环北延、农业路快速化、东三环(107 辅道)、南三环东延二期、陇海路快速化、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线切改工程、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一期一级 A 升级改造工程、老旧小区整治、商都历史文化片区项目、百年德化文化复兴工程、二砂文化创意园、古荥大运河片区等。 (李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