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端

中国城市发展路线图 新建住宅小区要推广街区制

来源:本网站 发布日期:2016-02-23 浏览量:1255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制图/杨芳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通过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和“时间表”,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具体“路线图”。这份“路线图”有哪些亮点,对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有何影响?

  将来,我们居住的小区内部的道路可能会成为公共道路,小区附近的单行道可能越来越多了……

  【改革方向】

  城市居民住房

  要满足“两个需求”

  通过《意见》可以看出,这次改革主要有两大方向,即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其中要打好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战,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建筑方针】

  适用、经济、绿色、美观

  上世纪50年代时,新中国提出“实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

  时隔半个多世纪,《意见》提出了新的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鼓励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充分竞争,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倡导开展建筑评论。

  “秋裤楼”、“元宝楼”……《意见》提到,要“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这些所谓的奇奇怪怪的建筑,今后就不能出现了吗?

  专家解读

  这是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只要能考虑这些需求,一般就不会“奇奇怪怪”。不会规定说什么样的建筑是奇怪的,然后去禁止,那样会打压建筑师的创作热情。

  现在很多建筑得了不怎么光彩的别名,比如“秋裤楼”、“元宝楼”。《意见》特别提到,要倡导开展建筑评论。建筑是八大艺术门类之一,显然,除了起外号,社会舆论还可以做更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杨保军

  【小区模式】

  未来新建小区 要推广街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起封闭小区,以后,像这样的大面积的封闭小区可能就不存在了。

  《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专家解读

  封闭小区是农耕文明的理念,都要圈起来。一个个楼盘就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彼此不关联,公共服务设施不共享。但现代城市应该是开放的,以公共服务、公共空间作为特征。

  今后,只要规定土地出让面积,比如,不许超过4万平方米。如果开发商想开发大一点,可以,你买两块,但中间部分是公共的。

  可能有人会问,小区开放了,居民安全吗?这方面的忧虑,其实不用担心,现在物业管大门,未来的物业或许是管大楼。每栋楼安全了,街道自然就可以开放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杨保军

  【城市治堵】

  打通各类“断头路”

  积极采用单行道

  封闭的小区开放了,公共道路、支线路网必定增多。在路网的优化上,《意见》也有要求。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断头路”,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升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间距在250米左右),道路面积率达到15%(现在多数城市为12%左右)。

  可以想象,未来的路网道路不会很宽,但会很密,这样道路利用率提高,街道可以有更丰富的店面,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逛街的地方了,走路也不觉得累。

  专家解读

  现在城市路网主干道越修越宽、微循环却堵住了。为什么人们能逛的地方越来越少?到新区、开发区去,有地方逛吗?现有的城市建造模式扼杀了街道的魅力和活力。

  鼓励“窄马路、密路网”,道路利用率就会变高,临街的店面也就多了,诸如咖啡馆、餐馆、茶室、书店等店面,由此改变城市的形态和功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杨保军

  单行道的背后,是对城市既有风貌和传统的敬畏。单行道对城市改造有非常深层次的意义,这意味着不祛除原有的功能建筑和历史文脉,马路不够用,就用单行线。

  ——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 章林伟

  郑州做法

  作为交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直接修到市民家门口,支线路网建设一直很受关注。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畅通郑州”工程中,支线路网共开工建设292条,累计长度261.21公里。其中,2011年建成26条;2012年至2015年共建266条。2015年计划打通的138条“断头路”已全部打通。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加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和城市内外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便捷换乘。扩大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覆盖范围,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

  郑州做法

  据报道,郑州公交常规公交线路条数由2010年底的222条增加到目前的300余条,线路长度由3521.56公里增加到目前的4301.2公里。目前,郑州公交日均运营里程达到80万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为28%,在中心城区,主干线路平均发车间隔3~5分钟,市内一般不超过500米就可以坐上公交车,基本实现了“有路就有公交车”。

  而最新版的畅通郑州白皮书(2016~2018)提到,未来3年,郑州要大力打造公交都市,不仅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至60%,还将在多条主干道上规划设置公交专用道,重要路段实施公交信号优先。

  【关于法制】

  推动城乡规划法与刑法衔接

  关于城市规划,《意见》提出两条:依法制定、严格依法执行——要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研究推动城乡规划法与刑法衔接。

  杨保军指出,我国立法比较滞后,城市是一个法治社会,美国光是关于住宅的法律就有十几部,但我国连《城市管理法》都没有。

  另据了解,为保证实施,《意见》提出要监督考核制度,定期通报考核结果,作为城市领导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空气最差城市、最堵城市……今后,比黄牌警告更严厉的“黑名单”,将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规划法等行政法与刑法衔接,有望解决官员“为公违法”难以入刑的问题。

  【速览】

  今后城市发展中

  我们还有哪些“福利”

  1.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要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

  2.通过维护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旧厂房、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

  3.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4.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电子图纸 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