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街是万载古城田下街区的一条古街,从县衙门口至南门桥,有近500米长、五六米宽。自五代十国吴(国)杨溥顺义元年(921)设置万载县算起,这条街,已经有近1100年的历史。
田下古城区
古老的石板路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万载20世纪60 年代临河古街 胥平波摄
明清时的南大街
旧时的商铺
是万载古城贸易、
南大街可谓是纷繁扰攘,各个商铺有近百家,但经营项目都比较纯粹,土纸、夏布、鞭炮等名优特产决不混合经营。南大古街因其处于县治衙门的南端,整条街直通县衙的格局便决定了它的功能必然是全面的,是万载古城贸易、交通、娱乐、文化之中心。从南大街经营的行业类型看,大致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大到人们做工劳作的需要,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这条老街在店铺的开设上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单从用物上看,还有农具制造、斗笠簑衣的编织,制油鞋、扎油伞,打锡壶、修铜锁,以及夏布的印花染色工艺等。人们外出,均在南大街临近埠头搭乘货船。古时,万载古城有“西门的豆腐南门的酒”之谚,意思是说西大街制作豆腐的店铺较集中,而南大街酿酒坊较多,又因有两口古井,且井水清冽,所以酿造的酒也分外香醇。所以南大街的万客隆、兴源坊等几个酒坊生意格外兴隆。久而久之,南大街七八个酒坊商号被人烂熟于心。
万载夏布制作技艺
命名考究的商号
古人对商号的名称十分讲究,一般都以吉祥、喜庆、和谐的字眼来命名。如元、恒、亨、隆、庆等,体现着传统的人文思想。想万事吉利的,就在商号中用上瑞、祥、福等字眼;想要发展顺利的,就用亨、和、协等字眼;欲表达公平信用的,多用信、义、仁等字眼;祈盼生意兴隆的,一般用隆、昌、茂等字眼;经营白喜事用的寿衣、花圈或棺木的,则多用祀字,如敬祀堂、乐祀堂等;经营文化用具的均用文字,如文一堂、文茂堂等。因此,古时在商界流传着商号用字歌:
县志中记载的商号
依据这样的商号用字歌,南大街的商号名也就顺乎了人们的心理,如:义盛生、晋丰益、恒昌隆、四喜春、正大德、瑞源泉、同源茂、元生益、聚和祥、全泰祥等。另外,人们还在商号上冠以堂、庄、号、栈、斋等。如:柏成堂、百仁堂、善成堂、缉兴堂、英德堂、保生堂、续和堂、永康堂、同庆堂、三和堂、纱灯堂、万泰堂、同和号、生泰号、宏大号、益泰号、公懋号、源兴号、万元号、源聚号、隆庆号、咸元号、元吉号、源茂馆、合兴馆、益丰馆、源茂栈、振昌栈、允春栈、恬兴栈、长兴斋、福全庄、恬茂庄、泉茂庄等等。这些商号名称目前散见于族谱、县志以及庙宇碑记中。
幽长古巷
进城办货的本地人或外来客商,进了南大街后,一般都到安平客栈(民国时期改名为和平饭店)歇息,或到茶馆消磨一点时光。安平客栈不仅住房宽裕高雅,店内伙食费用公道,而且内设聚春楼,聚集着许多漂亮妓女。
古城中的屋檐
客户进门时,店家立即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杯热茶。选好货后,还特意留客户坐下来,或献上一泡从万泰堂购来的烟土让你解瘾,或端上一碗米酒一碟炒黄豆与炒米让你解乏,还交流着一些信息,讲述一些本地的或天南海北的见闻:苏州的绸缎庄有多少,又要涨价了;福建的土纸屯货太多,税点又涨了,不好销了;万载爆竹气雄声烈,以鄂淅闽粤各埠为销场,燃放爆竹既可以消除秽气又可以免除霍乱吐泻等病症,但是客户现在对鞭炮的响率要求又提高了;某人熬制土硝五年了,无意中的偷看,才让他破解师傅让硝锅不起泡的秘方;万载苎麻不用漂粉与酸水浣洗,织成的夏布不用硫磺烟薰却色泽天然,因而在苏杭高丽等埠场,受到客人的青睐;某区某人的官司最近被县衙断结了,一方赢了官司却输了钱,走到再思桥上想起官司历程,禁不住懊悔不迭涕泪双流,另一方不仅挨了上百个板子,屁股被打肿了,还蹲进了大牢;某人考了进士待在家里有好几年了,还没被朝廷启用,几年来畅游山水,不废学业,写下了许多文章,还带领儿子画出了万载城区图;某人为在田下建姓氏宗祠,如何如何筹钱买地基,如何如何巧借炉灰堆扩充地界;某人走南闯北贩卖桐油,一年时间赚了个盆满钵满;某人去江浙卖土纸,解大便时听隔墙商人议论捞到了信息,然后回家将屯积一年的土纸运出去,卖了个好价钱,正在做两个大宅院;某人与母亲坐装鞭炮的货船经浏阳去武汉,中途遭遇了哪些风险;某人开了七十几个纸槽,真了不得呢,在宁州和新昌买下了几座竹山,那些工人爱唱竹棚山歌解乏调调,有位工人唱纸棚山歌博得了一位山里妹的芳心;山西客商某某人,夜宿安平客栈,见到那个绰号叫“十三妹” 的高大粗壮的妓女,眼珠子都转不动了……说的人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听的人竖起耳朵,大快朵颐,顿时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
茶馆里的人生
茶喝多了,酒喝足了,店员亲自带着客户去偏僻处解大小便。清晨,天刚蒙蒙亮,古城附近的农人便挑着马桶,沿大街小巷不停地叫喊:“收小肥哟!”“换粪哟!”那个“哟”字扯得悠长,颇具韵味。他们都将马桶盖得严严实实,不让臊臭味飘散出来。
田下古城中张爵公祠外墙上的古砖记载着房屋名称和建造年代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到了夜晚,大都点燃店前悬挂的红灯笼,吃了晚饭,除留下一两个店员看守店铺外,其余人员都走出门来,踱着悠闲的步子,或相聚在树下,你一句我一言地谈天说地,或在空阔地上停下来,与围成一圈的人们一起,看着杂耍,欣赏着三角班演出的曲艺,或是邀上两三个亲朋好友,到附近的茶馆啜饮几杯香茗,消除着疲劳,享受着亲爱友情的滋润……
来源:《江西地方志》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