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才过了不到40天,西安就双喜临门,成为获得大利好最多的城市!
第一大利好是:
中国正筹划建立全新的“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为此,在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1月24日报道:根据设计方案,最高法将在北京、西安、深圳各设一个国际商事法庭。其中西安面向陆上丝路,深圳面向海上丝路,而北京的则类似于总部。
第二大利好是:
2月7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上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首次公开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全文。
在这个规划里,正式宣告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由此,西安成为继北京(2010年2月)、天津(2010年2月)、上海(2010年2月)、广州(2010年2月)、重庆(2010年2月)、成都(2016年5月)、武汉(2016年12月)、郑州(2017年1月)之后,中国的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我们看一下规划是如何说的:
第一处,在规划的第8页,“战略定位”里这样说:
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性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为载体,以沟通西北主要经济区的综合性运输通道建设为支撑,加快人口、资本、科技等发展要素集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辐射带动西北及周边地区发展。
第二处,在规划的第9页,“发展目标”里这样说: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全面建成。西安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功能显著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第三处,在规划第13页,“优化城市规模结构”里这样说:
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强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保护好古都风貌,统筹老城、新区发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形成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由此可见,在国家心目中,西安不仅仅是“国家中心城市”,还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目标是建成“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安成为国家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时候,深圳、杭州、南京、沈阳、青岛、宁波、苏州等一批经济综合实力超过西安的城市,仍然未能获得这个头衔。
上图是西安2017年GDP在全国的排名,虽然首次迈上了7000亿元的大关,但仍然只位居全国21名,落后于南通、东莞、泉州这些地级市。
但如果考察西安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则西安排名将跃进一大步,排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成都、南京、天津、苏州、武汉、郑州之后,位居13位。
在发改委公布的规划里这样评价西安——西安已发展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可以看出,西安之所以领先深圳、杭州、沈阳等一大批城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重要原因是:第一,西安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最重要象征;第二,西安是西北第一大城市,代表一个大区;第三,西北连接中亚,关系到中国能源安全和西北边疆的巩固。
上图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示意图,规划范围包括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部分区县,山西省、甘肃省部分地区,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
也就是说,“关中平原城市群”从体量上,无法与即将出台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相提并论,但对于中国的均衡发展,还是非常重要的。
上图是“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一圈一轴三带”,具体是:
“一圈”。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
“一轴”。即沿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的主轴线。
“三带”。即包茂发展带、京昆发展带、福银发展带。
上图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未来将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
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则是: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最后,讨论一下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未来哪些城市还有望晋级“国家中心城市”?
我的看法是,目前华北大区已经有了北京和天津,华中有了武汉和郑州,西南有了成都和重庆,华东有了上海,西北有了西安,华南有了广州。
从大区上看,东北仍然存在空缺。而东北第一城,毫无疑问是沈阳。在高铁带来的“陆权复兴时代”,沈阳成为东北的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没有悬念。
由于华北、华中、西南都是双城入选,那么华南、华东不可能只有一个城市。这样,深圳入选是没有悬念的。至于华东,杭州和南京很有可能同时入选。此外,长沙也有资格、应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目前山东明确表态,支持青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所以经济第三大省的山东如果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是青岛。至于厦门会不会代表“海峡西岸经济区入选”有待观察,厦门的知名度够,但经济总量有点弱。
此外,我个人建议,从国家均衡发展、西部长治久安的角度,西北至少还应该把乌鲁木齐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如果有可能,兰州也应该入选。
而且在未来国家中心城市里,似乎应该分出两个层次。北上深广,已经具备成为世界城市的资格,应该有更高的目标。
总之,高层正在全面推进“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这将加速中国的“大城市化”和“大城市圈化”,中国的人口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显然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转载自公众号“城市竞争力”,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