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端

【行业分析】设计院没地位?!设计费10年不涨的背后真相竟是?

来源:本网站 发布日期:2016-03-07 浏览量:1450

 

2005年西安肉夹馍1.5元一个,2015年5元一个,10年翻了3倍多。

2005年天津的煎饼果子2元一个,2015年6元一个,10年翻了3倍。

2005年理发20元,2015年100多元,10年翻了5倍多。

2005年深圳商品房均价6000多元每平米,2015年均价接近3万元每平米,10年翻了4倍。(最近还在疯长!)

2005年国内建筑公司设计费是多少钱,2015年还是多少钱,经过了10年年,3650天,87600小时都不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10年国外建筑设计公司在国内的设计费稳步增长。

10年不涨的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观点 1

1.行业不够细分不够专业

首先我们来拿肉夹馍举例。肉夹馍是餐饮行业中一个非常细分的专业产品类型,有着精准的细分市场。除去社会发展的外因,肉夹馍价格可以10年翻3倍的内因在于它好吃,一般人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的综合成本较高),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了强用户需求,用户会因为强需求而认同产品价格的上涨。如果一个肉夹馍不好吃,它不涨价你也不会买。如果你还会买它,唯一的原因就是它的价格贼便宜,触动了你的价格下限敏感区

国外建筑设计行业按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细分成各种专业公司,而国内设计公司超高层、住宅、办公、医院、商业、学校样样都做,样样都不专业。因为专业,国外的设计费高于国内而且不断上涨,整个行业形成了良性垄断,大家都有稳定的细分市场,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因为不专业,国内的设计费10年不涨,整个行业形成了恶性竞争,大家都去抢单,形成了恶性的抢夺关系。大家在你争我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让国外公司抢占了整个行业的高端市场。道理很简单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究其原因,国内建筑设计公司追求短期利益的占大多数,很遗憾追求企业长期发展和打造品牌的占极少数。当老板们都赚到钱回过头来做品牌的时候,发现公司品牌已经被市场定位了,那设计费也只能被市场定位了。

回到肉夹馍的例子,国外的建筑设计公司大多数扮演者好吃的肉夹馍角色,而国内的建筑设计公司大多数扮演者不好吃的肉夹馍角色。想象一下某一条街上有好多肉夹馍店铺为了抢生意而打价格战,关键还都不怎么好吃,是不是很可怕啊?

 

2.房地产下游行业的共性:市场份额特大,行业整体混乱。

 

不可否认房地产行业为国内建筑设计公司提供主要的业务来源。国内房地产是资源导向型行业,这导致房地产下游行业公司很难因为技术优势或者设计优势而占领市场,下游行业整体混乱,缺乏行业标准。建筑设计行业里的很多公司最后都从创意设计产业沦为了为房地产公司代工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看看房地产其他下游行业吧,家装、施工、建材行业几乎都是混乱至极。国内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占市场份额1%都不到。这在其他以设计和技术导向型行业是不可想象的,2014年排名第一的大众集团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18.7%。

 

3.行业组织管理发展的错误

 

许多设计公司之所以能够从一开始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抢占一席之地,靠的必定是设计和创意能力。

国内建筑设计公司规模大小远超国际标准,创意型公司并不是规模越大公司越强,摊大饼是不可行的。可惜大多数行业老板都在比谁的公司大谁的公司人多,这几乎把整个行业悲催地推入了组织管理的误区,也让中小型设计公司的发展陷入艰难。老板们为啥不比比谁的设计费收的高呢?归根结底还是行业高管价值观存在问题,导致公司的总收益、人员总数以及收费单价三者的增长关系曲线成畸形发展。

 

4.国内设计系统老苏联标准的弊端

 

行业内Autocad的图层管理竟然不统一,说明绘图方法不统一,说明行业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千万别跟我提那啥标准图集啊。我们设计系统的老苏联标准和西方英制标准还是存在差距。很多采用西方英制绘图标准国家的建筑设计图纸质量都要好于我们,甚至是菲律宾、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家。一个连技术标准都没有的行业如何提供行业收费标准?

还是拿肉夹馍举例吧,你见过长得不一样的肉夹馍吗?所以肉夹馍的价格有行业标准。你见过长得一样的两个公司的Autocad图层表吗?所以国内建筑设计行业收费没有标准。

5.整个行业缺乏产品思维

对于国内建筑师来说,多数情况下甲方让改啥就改啥,已经成为多数设计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国内设计公司员工经常抱怨甲方随意改他们的设计。但是站在甲方的角度来看,国内设计公司员工大多数都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连工地都没有下过的建筑师能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和甲方进行低效交流。国内设计公司无法把建筑作为产品,用产品思维和房地产商进行专业的沟通和交流,而为了完成合同,最后只能转换为服务思维,痛苦地沦为乙方。自然也失去了设计费收费的主动权。

观点 2

有一种观点将《我国设计费10年不涨的原因》归于我国设计院行业的不专业,我不是十分同意,尽管我赞成他对其他都涨就是设计费不涨这一现象的描述。他把设计费不涨归结为我们不够专业,那意思是如果我们变成专业公司了,设计费就该涨了?

现实是,这十年中其实绝大多数苦逼的设计公司其实挺专业的,基本都是为开发商服务的,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做住宅设计的,您把大家称作开发商的专业住宅院也不为过。这种情况下,设计费为何不涨反降?价格在市场经济下只有一个铁打的法则:供需关系。您坚持30元一平米,人家县城的设计院5元钱。您说您技术含量高,户型经典,立面时尚。开发商说我付给你方案费5元,给老子滚!这还是讲理的开发商,木有骗你方案,回头把滚了10遍都不滚的5元设计院叫过来赏给他做施工图,人家还感激涕零地“喳!”。开发商成本少了20元。

为什么有5元设计院?因为一方面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木有行业保护。近17、8年来高校盲目扩招,建筑学早已不是稀缺专业乃至工民建一夜间就能摇身一变而为建筑师。现在是个学校就办建筑系,为啥?因为中国建筑的盘子大,大到老外都来抢活。但是教育总是跟不上市场的节奏,至少要慢半拍。清华建筑学一直属于收分最高的那档。但是朱总理上台后搞宏观调控,楼堂馆所下马,建筑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冬。结果,90年代末00年代初,建筑学就有从其他专业调档来的,闻所未闻吧?居然还有这种好事。工大建筑学也一直在全校收分最高之一,那几年也掉了好几个档次,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估计建工学院好些,因为只有建筑学是一本,但肯定相对最风光的时候也是个低谷。现在的在校学生形势很严峻,尤其他们是在瘟相4万亿刺激下的十年,打鸡血的十年。这些学子一出校门,会加剧目前业已严峻的供需形势。建筑学不像其他专业,能说改行就改行,数学忒差了,人家不要。所以,今后若要对学生负责的话,要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的学习,别再跟外语系一个档次了,免得将来想改行到华为当个最低档的编程员都来不及了。

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时代,东京房价能买下整个米国,也是是个学校就办建筑学,结果后来,大部分毕业生都转行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现在我国把北上深房子都卖了,可以买来半个美国,整个日本!所以,真心希望货币增速能够慢一点、房价涨得慢一点、地产泡沫小一点,这样的话我们的心也能够更加踏实一点。

为了行业健康发展,要保证最低的收费和相应的知识产权。这事谁管?在正常的国家,前者由独立的行会来主持公道,后者由政府相关部门来管理。但是在我天朝,前者早被取缔了,代之以不独立的建协,是d的乖儿子,其实根本也不管事,最多是喉舌。管事的xx部最近又出台了取消最低收费的文件。也许是好意,表面上可以允许你更高设计费,但实际操作中,却是限制高价中标。那么这个文件的出台只有一个结果,而且还是在本已不景气的行业大的颓势下。

知识产权的事,哎!在我天朝说多了都是泪。褚老师那本书《建筑的材料语言》卖得很好,一再加印,但有天卖盗版的卖到他办公室里了。我的那本书《建筑设计原理16讲》,据说市场反映也很好,去年出的,今年已经第二次印刷了。听说有稿费的,我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捐一半给维基百科,结果到今天我连人民的b影儿都木见着。在正常的国家,像褚老师那样出了畅销书,下半辈子神马都不用干了,现在说不定就在环游地球中;而我至少这两年不用拼命干了,国外奢侈了,搞搞国内游调查调查民居还是可以的。中纪委推荐的威尔·杜兰特写的《历史的教训》翻译成中文在京东上卖17.10元,原版书The Lessons of History则要卖到130元。就算是中国知识分子价值等于零,翻译工作白忙活了,拿到国内来卖也好比打了1点3折。所以,在这个伟大的朝代 ,您会忙着去搞研发和写书吗?所以,也不要去埋怨中国的制造业技术落后德国100年、美国日本n年。

专业化在市场上有木有影响?肯定还是有的。我老婆她原来的设计公司是做恒温恒湿的,设计费能收到300元每平米,是普通公司的十倍,my god!但几乎都是就一锤子买卖,为啥?因为做完一个项目,连开发商自己都会了。可见,在木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走专业化路线以维持不低的设计费也只是个传奇......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电子图纸 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