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

资质改革,到底要怎么改?

来源:本网站 发布日期:2018-11-29 浏览量:1191

为深入推进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近日,住建部发布《取消建筑业企业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的通知》,意味着建筑业的资质改革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众所周知,工程建设专业性很强,且与社会公共利益及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从事工程建设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设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必要的。然而,一直以来企业资质等级却成了业务能力的代名词和投标资格认定的唯一评判标准,这种扭曲的评价体系,使企业资质成为可以交易的“商品”,所以,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近年来,住建部一直在推进资质改革,对建筑业资质做过哪些调整?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

2014年11月,住建部将专业承包资质由60个压缩至36个。


2015年,取消了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4个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


2015年10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资质换证调整为简单换证,资质许可机关取消对企业“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指标的考核。同年,又取消《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关于国家级工法、专利、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考核指标要求,对于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不再考核上述指标。


2016年10月,住建部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除各类别最低等级外)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 


2017年4月,正式取消园林绿化资质。


2017年6月,住建部印发《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删去了对企业注册资本金、上缴营业税、企业经理、财务负责人、一级建造师数量、设计人员、工法数量、信息化等要求。


2017年9月,取消工程咨询、物业管理一级、地质勘查等资质。


2017年11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


2018年3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废止《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从上面一连串的改革可以看出,弱化企业资质,甚至取消资质认定,是市场化取向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改革的大方向,也是人心所向,切实为企业减轻了负担,是改革红利。

····


市场经济下

实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会出现哪些问题?


1.以企业资质等级来作为评判标准已不准确


建筑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实际情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为真正决定工程安全质量以及完成工程项目业务能力、水平的是由具体从事该工程项目的个人能力和水平决定的。然而,由于资质挂靠、人员证书挂靠及流动、转包分包等原因,一个企业在申报资质时可能技术人员数量等都足够(人员大部分都是挂靠的),但实际施工时却是完全另一回事。所以,企业资质和工程安全质量已经脱钩了,完全是“两张皮”。


2.引发建筑市场混乱


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企业资质等级成为业务能力、水平的代名词和投标资格认定的重要评判标准,因此,企业资质很容易成为“商品”,资质挂靠现象普遍存在。对于那些以出借资质生存的企业来说,由于他们实际上很少从事建筑施工,所以施工能力不断弱化,导致其资质等级与自身能力不相匹配;而有些企业长期从事建筑施工,既有业绩也有技术,然而因为资质不够,企业只能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限制其承接需要高资质要求的工程,企业要么去挂靠,要么是放弃,企业无端蒙受损失。不得不说这正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用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所造成的弊端。


3.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导致企业无差异化


我国的资质标准除了将行业按专业、规模划分等级外,还对各专业、各等级应具备的专业人员类别与数量、拥有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类型与数量、过往工程业绩、技术实力等级等都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所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企业高度相似,企业之间没有了差异化,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集中度低,自然而然形成低、小、散的行业局面。


取消资质后

以什么方式来代替呢?


未来,如果资质真的取消了,应该以什么方式代替资质评审呢?有3方面预估:


1.企业业绩


虽然在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里,由于存在大量资质出借和资质挂靠,工程业绩归属也是借位不真实的,以此作为资质认定标准并不靠谱。但是取消资质后,对于企业来说,业绩还是其能力的体现。只不过工程业绩就足以证明企业的施工能力,而没有必要以一纸资质来证明罢了。当然了,资质取消后,企业应该更重视业绩积累和品牌建设。未来,可以借鉴国外的承包商许可制度。例如,美国多数州对建筑公司不实行分级资质管理,一般是依靠保险公司对不同档次的建筑公司所提供保险金额不同,进行市场调节。为便于承担实际的履约责任,在美国工程保证担保的保函一般由专业化担保公司出具,并非由银行出具,而保险公司对建筑公司的保额是根据该公司在当地的工程经历确定的。


由于美国按惯例要求承包商提供百分之百的履约保函,所以如果当地保险公司只能给甲公司1000万美元的工程履约保函,甲公司就无法参加1000万美元以上规模的工程投标。


2.信用指标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资质都实现了电子申报和智能化审批,还建立了失信惩戒制度和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


可以预测,未来国家也会针对信用良好且能提供全额担保的企业做试点,也许还会取消承揽业务范围资质限制。


3.注重对人的监管 


企业是由原子状的人组成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甚至是临时的,企业对员工的约束控制监管往往是无力的,也无力承担个人的过失责任。政府及相关部门会把对企业的监管转变到对人的监管,责任追究落实到人。欧美发达国家几乎都不采用单位资质管理制度,而是由政府对执业个人直接进行监管。


其实对于加强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国家早就已经开始了。例如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在《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中就表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个人执业资格制度有待完善的几个方面。主要观点包括:


◆企业资质管理是特定历史产物,将逐渐淡出;

◆加强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执业资格注册将统一管理,省级管理可能要退出;

◆执业资格相关法律陆续出台,如《注册建筑师条例》;

◆逐步建立以执业人员为主体的工程责任保险;

◆加快执业人员诚信库建设;

◆加快建立注册人员相关协会组织。


对比美国办理建筑工程许可证时对于个人方面的要求,具体可归结为两类:针对个人,必须拥有学历与工作经验的相关证明,并完成考试;其次,必须出具企业的一般责任保险与员工赔偿保险。


弱化或取消企业资质肯定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建筑企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低资质或无资质,但是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强的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好好把握,就一定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电子图纸 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