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2015级建筑系+城规系学生一共99人,9人申请转专业到其他院系,最终8人通过。
然而据我所知2014级建筑系+城规系去年没有任何人转出去(但是有三个14级建筑系学生在今年转走了,估计是降转)。
知乎用户 ,职业建筑师
这个问题来的很惊讶,也很好,很高兴看到转系学弟的回答,为他感到高兴。
他们认清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认清了建筑学的本来面目,勇敢的选择了自己更合适的专业,对大家都好。
我想说,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筑学本来就不适合大多数人。(虽然每个人都适合懂一点建筑学的知识)
建筑学,苦,穷,虽然好玩。多数人真受不了穷的,当他们明明有能力选择更挣钱的行业的时候。
除了二代,只有能安贫乐道的人才合适学下去。乐道容易,安贫嘛。。。除了二代,只有能安贫乐道的人才合适学下去。乐道容易,安贫嘛。
补充一点,如果不是作为终身职业,只当做自我训练的跳板,那建筑学还真是个适合用来改行的绝佳热身专业。
-------------------以下详细说明---------------------
1问题是成立的,清华建筑几十年来都维持在90多人一届,考进来确实也很难,一方面是因为名声确实也大,另一方面是人数太少,从来都是想转进来进不来,这次一下出去10%,我此前从未听闻,可以认为是大规模无误。
2 其实二十年前我入学的时候,就有负责招生的老师跟我老爹讲,我的数理化成绩上建筑可惜了,愿意帮我联系转纯理工。然而纯理工出身的老爹果断拒绝了,他觉得太苦了。
结果其实是,大家都很苦,收入差距倒是很大。
3 大家应该可以从我以往的答案里看到,我一贯乐于劝退 想考或者转建筑学的人,因为建筑学确实不适合多数人,收入不高,也很艰苦,社会地位弱,成功很难,责任又重,多数说自己喜欢建筑的人只是叶公好龙,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
4 关键是,建筑学不挣钱。
因为建筑设计行业实际上总需求量很小,学院招生维持这么少数量是有道理的,因为社会并不需要太多建筑师,培养成熟的建筑师成本也很高,就像电影导演一样,现在很多院校因为房地产繁荣跟风设了很多建筑系,其实是不明智的,造成现在大量的产能过程。
但建筑学本身确实很有趣,结果就是很多人愿意拿很低的工资甚至倒贴钱来做建筑设计,好玩啊,有成就感啊,结果就是供给太多,需求太少,造成价格很低。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自然结果。
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师,收入普遍都不高,建筑系学生有不少是事业有成后来学着提高修养的,就像很多成年人学钢琴。甚至有富豪贴钱开事务所做建筑设计玩票的。这种情况下,做建筑设计更多是一种文化艺术行为,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挣钱的手段。
5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建筑设计被前些年的房地产爆发和城市化加速给催肥了一下,但也无法长久,如今的所谓衰退其实只是回归常态,两千年的古老行业,谈什么衰退,早就退无可退了。
建筑学在建国以后,曾经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稀缺学科,那时确实强大,但如今建设已经差不多饱和,设计人员过剩,历史时机已经过去。
所谓男怕入错行,我看到绝大多数人,包括其家庭,都是非常看重或急需要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单从这一点,多数人并不适合学建筑学(类似的似乎有考古,纯艺术,文学等等很多人文艺术学科),更何况那些艰苦、漫长、责任的因素。
至于我自己,所幸家有兄长养老人,老人们都身体健康收入不错,因而没有什么家庭负担,本身又贪玩,又特别能忍耐没钱的生活,胸无大志,甘于退居二线城市,不计较在北上广出人头地,所以还能长期安稳的做建筑设计,甚至还可以少做项目挣钱,多花时间去写书搞点研究,实在是不能算很典型的例子。
6 必须承认,各行业普遍产能过剩的今天,每个行业都很辛苦,但也必须承认,有些行业的收入确实是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
加来道雄在他的科普书籍里也曾写道,美国的情况也是大量的人才涌入金融等高收入行业,远离基础科学,中国当然更不能避免,这是市场经济的结果,是否合理我不知道,但显然目前我们都无法抗拒。
建筑学当然也没有特别差,和绝大多数行业一样,处于综合平均利润率的水平,但由于比较有趣,结果就是,同样能力资历的人,往往工作更艰苦,直接收入更低。
从赚钱来讲,建筑学的性价比太低了。茫茫人海,有几人愿意少挣钱?
7 钱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社会声誉,地位,成就感。即使这些方面,其实建筑学也不是很有优势。
作为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交叉的学科,建筑学有很多软的地方,谁都可以评头论足,没有自然科学那么明确的是否对错,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性,很多似是而非,很多不确定,很多模糊混乱,对多数理科学生来说,这都是很痛苦的人生历程。需要非常粗大的神经,和非常复杂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才能忍受这个行业。
8 即使从行业本身的成就和社会贡献来说,建筑学作为如此古老的行业,毕竟和新兴尖端科技行业差距也是很大的,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也没那么大。
建筑设计行业不能说不重要,但更接近手工业,不能大规模复制造福社会,生产率低,跟不上大工业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贡献很有限,个人贡献是偏低的 。
相对来说,军工科技,能源技术,医学生物,那怕互联网和金融,也远比建筑学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与推崇。
这种情况下,身为社会精英的你,怎么会选择建筑学呢?
(也许只有依赖于新科技、新经济学以及新社会形态的复杂城市研究,有可能具有不逊色的地位,但目前看来学科突破的可能性还不大,如果突破,也不是目前的建筑学)
所以,我相信这些转专业的同学,并不是因为行业不景气,因为即使行业再差,以他们的能力和学院的牌子,混毕业,找个不错的工作,做出不错的业绩,并不是难事。
但他们显然希望转到更适合自己、 更感兴趣、或者收益率更高的行业,取得更大的人生成就。
------------------------------------------------
额外的废话
我当然同意 “清华的学生不应该考虑就业问题”,但准确表述应该是,没有必要考虑(也就是说就业不成问题),而不是道德上不该考虑(也即是说应当奉献自我)。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理想,大体上我觉得也符合事实。
早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都被灌输以 “ 为国建功立业为重而无需考虑个人收入这种小问题 ”的观念。这种观念毒害很深,以至于即使如今收入不怎么样社会地位也一般,我仍然看到很多同学们抱着 “老子就是要建功立业其他事情算个鸟” 这种呆傻的理想主义思维,久久不放。
我们都是无可救药的老家伙了,别学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