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

建筑给水排水制图与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22-10-12 浏览量:695

建筑给水排水制图与注意事项

崔景立


设计的总体构思与整体技术方案,巧妙也罢,普通也罢,需要通过图纸表达;具体到每一个系统,无论是精巧的,还是中规中矩的,也需要通过图纸表达。图纸是设计师表现构思的渠道,图纸是设计师与工程对话的途径。对于广大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师而言,在工作中,学习制图的方法、摸索制图的门道、积累制图的经验、提炼制图的技巧,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也是一件可贵的不能再可贵的精神。

一套图纸,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密密麻麻的线条符号与标注,厚厚的一摞图纸,感觉物有所值,抑或是物超所值。内行看,简简单单的线条符号与标注,有限的图纸张数。该表达的地方都表达了,该着重提醒的地方都着重提醒了。普通的地方,一目了然;精妙的地方,表达清楚。“简约而不简单”,大写的赞。毕竟,一套图纸,不可能到处都是设计亮点。如果说一套图纸里面到处都是设计亮点的话,那十有八九是在吹牛,那也就不能称之为设计亮点了。

总之,一套漂亮的建筑给水排水图纸,布局合理、疏密有致、表达清楚、内容完善、考虑周全、重点突出,无疑,这一定是一套高水平的图纸。

对于一名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师来说,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01
前期的外部基础资料收集

这个问题,简单的不能再简单,重要的不能再重要。然而,在一些项目的设计过程里面,却又时不时的被忽视。着实是不应该啊。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离不开外部的基础设计资料,比如建筑周边场地的竖向设计,市政供水管道的位置、埋深与供水压力,市政中水管道的位置、埋深与供水压力(如果有),市政雨水管道(或接口)的位置与埋深,市政污水管道(或接口)的位置与埋深,场地周边存在的山、水、林、田、湖等。

上面这些,属于必需要收集的常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一定不能想当然,如果前期想当然了,把问题遗留给后期,一旦出现内外部衔接不上的问题,那就麻烦了。另外,以市政供水压力为例,不同的城市,一座城市不同的区域,压力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有的供水压力可能只有零点一几兆帕,有的供水压力可能会有零点八九兆帕。俗话说,“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对于我们这些给水排水(建筑)专业的工程师来说,除了看山水,看风物,看看水管,亦未不可。哈哈,不是吗?权当就是个职业敏感性吧。

还有一些资料,也需要在前期收集,比如说建筑物的使用人数与班次。这个资料,对暖通或电气专业并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资料,有也罢没有也罢。但是对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就十分重要,直接决定建筑物的生活用水量以及生活水箱等的计算。如果是工业建筑的话,主要用水设备的用水情况,也需要提前了解清楚(设备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特别是工业项目,我们所说的工业水处理,包括工业上的供水深度处理与废水的处理。供水的深度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够用即可,不需要盲目提高标准。比如说超滤就好了,如果做到纳滤或者反渗透,就不应该了,浪费。具体到废水处理,废水的水质是什么情况的,是否需要回用,这些都需要提前统筹考虑。并不是说什么废水都要零排放,要测算其经济性,如果经济性比较差的话,达标排放就好了。该“零排放”的时候就“零排放”,不该“零排放”的时候就不要“零排放”,这是设计的原则之一。

另外的话,做本地区以外项目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收集一下当地的地方规定、地方标准等,一定不要主观盲目认为本地区的经验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我们平时所说的“入乡随俗”,对设计行业来说,就是要了解当地勘察设计行业的地方规定,要了解当地的气象气候风土人情。否则的话,就可能会出现设计“水土不服”的情况。

有那么一种情况,让人啼笑皆非。对于一些规模不太大的建筑,向建筑人员问及使用人数的时候,有的建筑人员会拿着楼梯(疏散宽度)反推,给出一个“所谓的使用人数”,这种做法太过于业余,本末倒置,不可取,应该改过

02
拿到建筑底图以后,熟悉建筑底图

要仔细看一看,上行专业提供的建筑底图,是不是一套合格的设计基础资料。发现什么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减少后期不必要的修改。毕竟,“重方案轻施工图”的情况,在业内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建筑专业人员的审美好一些经验多一些,提出来的图纸,图面布局就会美观一些,反之亦然。对于图面布局差一些的图纸,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整。毕竟,我们建筑给水排水的管道与设备就布置在这个底图上,管道画的再好,底图不行,整体效果一定不美观。煞风景,影响心情。

有经验的话,也可以检查一下建筑底图的功能布置与防火疏散等。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有关人员。毕竟,建筑设计这个行业,也算是多个学科综合。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目标一致,携手并进,总归还是好的。只要是一个团队,“相互帮助相互成就,总是比相互指责要好”,不是吗?相互帮助相互成就的团队,其能效一定是可以预见的,反之亦然。如果说“相互帮助相互成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真诚希望每一个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有这个愿望。

熟悉各个楼层的使用功能,酝酿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消防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方案。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不能拿到图纸就开始画,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前面的技术酝酿、分析与比选,是为了我们专业各系统的技术方案尽可能完善,虽不能说尽善尽美,总归是越完善越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刀”一定要磨,必不可少。

安排好工作的进度。哪些内容需要先画好,哪些问题可以稍微晚一些。需要提给暖通、电气、建筑、结构、弱电专业的技术资料,先行画好,及早提给有关专业,越早越好,不影响其他专业的设计进度。当然,提出的资料,也需要认真对待,提出去以后,尽可能的就不要再反复了,影响别人影响自己,这样不好。一个合作良好的团队,一定是尽量不麻烦别人的。换位思考,是这个道理嘛。

时下,一个挺热的词,“双向奔赴”。是的,好的家庭关系,好的社会关系,好的办公室关系,一定是“双向奔赴”。如果还不是“双向奔赴”,那么从我做起吧,与其指责他人,不如先做好自己。好的东西,一定是有感召力的

03
熟悉有关制图标准

绘制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图纸,离不开“两标准一深度”。“两标准”分别是《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01-2017和《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10,“一深度”指的是本专业的设计深度。当然了,其他专业,也都有各自的制图标准和设计深度。

还是那句话,在现有的1000多本建设行业的国家工程标准里面,《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01-2017既然能够排在第一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能有人对标准不是很了解,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的规定,文件(标准)编号由文件代号、顺序号及发布年份号构成。文件代号由大写拉丁字母/或符号“/”组成,顺序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发布年份号由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顺序号和年份号之间使用一字线形式的连接号。以GB/T 500001-2017为例,标准代号为“GB”,在其后面增加符号“/”和拉丁字母“T”,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顺序号为“50001”,表示工程标准序列里面的自然排序为第1位;年份为为“2017”。当然,标准的封面上还会标明标准的施行日期。

看一下《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01-2017的主要内容,都规定了哪些内容呢?从其章节名称,主要有图纸幅面规格与图纸编排顺序、图线、字体、比例、符号、定位轴线、常用建筑材料图例、图样画法、尺寸标准等,够全面了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规矩。要想成方圆,就要遵循这些规矩。

再来看看《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10,在基本规定一章里面规定了图线、比例、标高、管径和编号,在图例一章里面对各种图例做了表示,在图样画法一章里面规定了图号和图纸编排、图样布置、平面图、系统图、大样图、剖面图及流程图等。

一些百年老号,之所以传承百年,靠的是什么,可能(或者说必然)背后有很多因素,但一定离不开规矩。加工某个东西,就得这么多步骤,多一步也不行,少一步也不行。人们总讲“匠心传承”,练就一颗匠心,守住一颗匠心,那么一定需要好的传承,反之亦然。

把图纸绘出来,还要满足有关深度的要求。(当然,建筑给水排水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和施工图文件编制深度,各专业之间是否同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容日后讨论。)把图纸绘出来,深度达到有关要求了,换句话说,这套图纸也就基本能用了。

另外,这里还要多说一句,满足图面有关规定的图纸,顶多算是“基本能用”。为什么呢?到了施工阶段,这个图纸是否方便施工安装;到了调试阶段,是否方便运行调试;到了试用阶段,是否方便使用及维护。这些问题都考虑进去了,这个图纸的水平就上升了一个层次。再进一步,设计的这个项目,使用起来是不是好用,耐用。如果说既好用,又耐用,这个设计那就是相当可以了。就像1990年出台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里面提到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协调配套”。到现在30多年了,这16个字并不过时,不是吗?

04
熟悉建筑专业的内容

说的是建筑给水排水,怎么又扯到建筑专业去了?这个不矛盾。建筑给水排水专业的有关内容,原本就是在建筑专业的底图上展开的,掌握一些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举个例子,某建筑,室内外高差600mm,中间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天井(天井地坪标高-0.6)。此前的设计,建筑专业在天井内设排水沟,给排水专业接管道引至室外雨水检查井。这样设计,中规中矩,没问题吧?那么好了,我们换个思路,可以要求建筑专业把内天井地面标高垫高一些,提高到-0.3,同样的排水沟,在排水沟两端埋管子引到室外散水或室外地坪就好了。这样做,比前面的简化了吧。就是这样的,做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删繁就简、不断改进的过程。“大道至简”嘛,用尽可能简单的工程技术措施,实现尽可能全面可靠的使用功能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工程设计人都应该追求的。过去讲的,“简约而不简单”,也是这个道理。做设计就是这样的,日常使用的设计规范,都是外在的东西,你的构思,或者说是思路,这才是设计的真正内涵。设计需要智慧,偶尔还需要那么一点灵感。不只是建筑专业,我们的建筑给水排水专业也是这样的。

时下有人讲的AI设计,AI审图。那么这个AI,究竟设计出了多少内涵,究竟审出了多少内涵,尚不得而知。

了解建筑,了解建筑的平立剖、内外装、构配件等。作为一名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师,如果具备了这些方面的常识,那么,看了建筑专业的有关图纸,甚至只看平面图不看立面图和剖面图,这座建筑的样子,这座建筑长什么样,就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哪里可以走管道、哪里不适宜走管道、哪里改进一下可以走管道、哪里一定要避开。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你的设计,十有八九不会差。

另外,既然建筑给水排水的管道与设备等需要在建筑专业的底图上展开,那么,对建筑专业底图的清理和整理,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如果建筑专业底图的质量非常高,那是最好的了。清理和整理建筑底图,是为了突出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自己的内容。否则,图面上乱七八糟什么都有,自己看着不舒服,别人看着也不舒服。

05
熟悉结构专业的内容

这里首先强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客观存在,却又容易被忽视。而且,其困难程度,技术水准,更是容易被整个建筑设计行业所忽视。

机电各专业,给水排水、暖通、电气、弱电等,在所有这些专业里面,唯独建筑给水排水专业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结构专业知识,这一点比其他几个专业的要求要高的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机电其他各专业,多数情况下,较多设计有上下贯穿的管线竖井,在各个楼层水平接出其管线或设备即可,管线垂直路由比较简单,只要建筑专业划定竖井位置,后期不需要和建筑或结构专业再有什么配合。现实是这样的吧?

但是,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就不行了。

对于一些功能较为复杂、用水点较多的建筑,给水排水点位多,给水排水竖向管道不可能都通过竖井进行布置。怎么办?通常只能竖向沿墙、柱子或剪力墙等布置给水排水立管。对于高层建筑,剪力墙可能会据需变截面,柱子可能会据需变截面,甚至在一些空间转换时,出现梁上托柱子,梁上托剪力墙的情况,或者说上部的小开间到下部变成了大开间,如此等等,给水排水立管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水平转换。这些问题不考虑行不行?不行。特别是梁上托柱子,梁上托剪力墙的情况,这种情况,转换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楼层的梁是怎么布置的,是否影响到管道穿楼板;一些转换桁架的各个构件,是否会与管道的水平或垂直走向发生冲突;楼层的卫生间,特别是大一些的公共卫生间,梁是怎么布置的,是否和洁具排水口穿楼板的位置由冲突。

立管到了下部,需要接出室外,还需要了解结构专业的基础情况。结构专业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等等,不一而足。基础梁的顶标高、底标高是多少,承台的顶标高是多少,沉降缝抗震缝是什么情况,类似问题,也都需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的图纸才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否则,看似在图上啥都画出来了,到了后期却发现没法安装,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再比如,室外的给水排水管道埋设,距离建筑物比较近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基础,尤其是独立基础。独立基础的大小、独立基础的埋深。这个东西存在于你的概念里,设计的时候就能考虑到。对于一些隔振建筑,隔振沟的设置对进出户的给排水管道也是有影响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进出户给排水管道,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相应的技术措施。

有一个工业项目,建设单位要求总图专业在提外网设计资料时,必须把每一栋楼下面的外墙独立基础的外轮廓,用虚线表示在图纸上。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改进,为后期设计与施工,减少乃至杜绝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屋面的型式,是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屋面,预应力屋面,钢网架屋面,钢桁架屋面,混凝土桁架屋面,密肋梁型式的屋面,张拉膜结构的屋面,各种不规则屋面,如此等等,不同的屋面形式,对建筑给水排水管线与设备的布置,要求不尽相同。这些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去学习,去积累。

还有一个极易忽视的问题,结构专业剪力墙上的暗柱和填充墙上的构造柱。如果建筑底图能显示这个东西,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显示这个东西。这就需要我们的脑子里有这个概念,有这方面的经验最好,没有的话,设计的时候及时与结构专业沟通。把问题消灭在设计阶段,总比后期到现场去处理问题要好。如果等到已经做了再去返工,哎呀呀,那就不爽了。当然了,填充墙里面隐藏着的构造柱,如果建筑专业能在底图上显示出来,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我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师也要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大致知道哪里可能会有构造柱,哪里应该不会有构造柱

06
熟悉暖通专业的内容

有人说,建筑给水排水和暖通专业是比较接近的,这话不对。如果说比较接近,顶多也就是供水管线有那么一些相似。但是二者各自专业的内容,何止是这么一点啊。

以空调为例,如果暖通采用多联机制冷或采暖,冷媒管道内流淌的是R134a或R410等制冷剂,这些不需要给排水专业配合什么。当然,如果新风有加湿需求的话,给暖通专业配套设计相应的给水管道即可。

如果暖通采用风冷热泵制冷或采暖,采用水作为冷媒,则需要给暖通专业的定压补水装置处提供软化水或自来水(就地软化)(当然,是否一定需要软化水,这个问题可以讨论)。如果新风有加湿需求的话,给暖通专业配套设计相应的给水管道即可。

如果暖通专业采用离心机或螺杆机制备冷冻水,末端采用水-空气系统或全空气系统,配合的内容相对就会多一些。如定压补水的软化水或自来水(就地软化),离心机或螺杆机冷凝器的冷却循环水,制冷机房的地面排水,楼层的空气冷凝水排水。当然,几乎所有的空调型式,都存在冷凝水排放的问题。

具体到采暖的话,内容也不多,主要还是定压补水的软化水或自来水(就地软化),以及换热机房(换热站)的地面排水等。

当然了,有的时候,暖通专业专业也会在墙上设一些机械排烟口或加压送风口。那么呢,我们在布置一些东西,比如室内消火栓的时候,两个专业结合一下,也还是有必要的。

专业之间配合的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最好的,只有相对合适的。所以说呢,我们平时一定要多看多学多思考,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一定不能坐井观天,也不要纸上谈兵,更不能闭门造车。学的东西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越多,学的东西越少就会认为自己不懂的越少。老祖先几千年前传下来的“学,然后知不足”,就是这样的。

07
熟悉电气和弱电专业的内容

建筑给水排水需要了解的电气专业的内容,笼统的说就是电量和电压,当然也要区分一下交流(AC)和直流(DC)。

另外,消防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和电气专业或暖通专业最大的不同。比如说给水排水专业设计的室内消火栓,是可以跨防火分区使用的,电气专业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暖通专业的防排烟系统,都是以防火分区为单元。这种情况下,给水排水专业提出的消防报警或控制资料,最好避免跨防火分区布置。比如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在这个防火分区内,信号蝶阀和水流指示器在另外一个防火分区,这就不好了,不方便电气专业。

至于弱电专业,和建筑给水排水专业结合的话,主要是以控制为主。既然是控制,就要把控制要求想清楚、写清楚。

08
熟悉并切实掌握本专业的全面内容

要制图,就要养成良好的制图习惯。主要的习惯有两个,一个是分图层,这个很关键。图层分的好,分的清楚,分的不乱,不论怎么修改,怎么调整,都没关系。再一个就是快捷键的设置。至于快捷键的设置,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习惯。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制图效率高的人,其快捷键的设置通常都是差不多的。所谓“殊途同归”,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制图过程中,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别人制图效率高,为什么高,高在什么地方,多请教。制图效率高的人,绝不是简单的手快,背后一定有别人的经验在里面。多学习别人好的经验,久而久之,自己的制图效率也会高起来。所谓学习,并不是单纯学习书面上的知识。即便是书面上的知识,要学习,也要实践。“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熟能生巧,如果连熟都不熟,怎么可能会生出巧来呢?

还是那句话,在一个设计团队里面,你的绘图效率高了,相对空余的时间就会多一些;把相对空余的时间投入到持续学习里面,提高你的专业技术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反过来一定会促进你的绘图效率的持续提高。坚持下来,长此以往,坚持这个“良性循环”,你的专业技术水平一定能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与其羡慕别人的专业水平多么高啊,别人的专业知识多么渊博啊,不如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高效且充分地糅合起来,“学中做、做中思、思中学”。“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制图过程中,注意图面的简洁。需要表示的,以表达清楚为目标;不需要的内容,尽量不要遗落在图纸上。在清清爽爽的建筑底图上,清清爽爽的突出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自己的内容,这样的图纸,好看,好用,好滴很!一个字,中。

建筑的功能是多样的,建筑的造型是丰富的,唯一不变的,是广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的专业基础。只有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比如说供水,建筑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卫生器具,计算的时候有其当量。除了那些卫生器具之外,还有一些没有当量的,比如说二次供水系统中需要局部深化处理的供水点,一些相对大口径的供水点。把这些东西与各种卫生器具综合在一起,二次供水流量该怎么计算呢?是简单的叠加?还是采用其他方法?机械的叠加,不是一个好方法。那么,这就需要详细了解各个点位的用水特征,深入分析后,再行处理,办法终归还是有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一定要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劲头,要秉承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举个例子。实现,但凡建筑内部的管道井,不管是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在管道井里面设地漏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一些设计人员,见到管道井,首先就想到地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这个事情有必要说一说。在住宅建筑采暖分户计量实行以前,有的住宅有管道井,有的住宅没有管道井。即便有了管道井,也是不设地漏的。后来,实施采暖分户计量以后,一些地方的供热公司,要求在管道井里面设地漏,理由是放水需要。那么好了,即便分户计量的给水采暖合用管道井设地漏,公共建筑的管道井为什么还要设地漏呢?做什么用呢?了解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想也就叙述清楚了,公共建筑的管道井,原本就不需要设置地漏。这只是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类似问题也还是有的。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需求是什么,该不该设置。需求搞清楚了,也就一目了然了。这个需求,手头的标准规范是不会告诉你的,需要你设身处地的去为项目着想,去分析。事情本身并不复杂,只要善于主动思考、积极思考、独立思考,许多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现在的网络技术交流很方便,设计技术信息获取很方便,但绝不能人云亦云。尤其是我们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人云亦云的作风不可取。

制图的过程,既是一个表达设计思路的过程,也是一个贯彻各种标准规范要求的过程。制图的每一步,可能都会涉及到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标准规范的要求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图线或符号表达,这就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否则,感觉自己快画完了,发现触犯了某一条规范的规定,修改的话,改动量又比较大,甚至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那就比较麻烦了。

在设计过程中,少不了要使用各种给水排水管道。采用什么样的管道,材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性能,这些内容都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在设计过程中,少不了要使用各种供水设备。设备由什么组成,空间尺寸怎样,性能怎样,是不是核实,这些内容都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系统之间,可能会有联系。如何处理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这些内容都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用到不同的计量仪表,如液位计,温度计,压力仪表,流量仪表等。不同的仪表,计量(测量)性能怎样,有什么样的安装要求,有什么样的环境要求,这些内容都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在设计过程中,布置一个设备站房,如何布置,对空间的利用比较好,设备及管道安排的比较合理,这些内容都需要提前了解清楚。站房布置的好与不好,从图面上也能看出来,安装完了以后更能看出来。设计水平高的站房,施工完了以后,看起来美观清爽,使用方便。

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管线少不了要交叉。如何有预见性的布置本专业的管道,减少后期专业之间管线交叉的机会,这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丰富的设计经验。

辟如《庖丁解牛》里面说的“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只有当你对建筑给水排水各种制图习惯与技巧熟稔于心,对建筑给水排水的各个细节了如指掌,对建筑各专业的情况深入把握,那么,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师指日可待。


09

不论是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还是时下常说限额设计、EPC、BOT等模式,随便模式怎么变化,始终不变的,是用尽可能简约的工程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的功能,保障建筑的安全(建构安全和消防安全)。如果前期做的稀里糊涂,该做的也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然后再找一个所谓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分析优化,把不该做的向下优化,甚至把一些该做的也向下优化。如果把这称之为“优化”,实在是对“优化”最大的不尊重。

回过头来看,专业技术的学习与积累,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的是渴求知识与技术的应力,需要的是久久为功的定力。对一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师来说,有必要给自己树立一个信念与目标,固守着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树立的目标,只要努力,惊喜总会在不知道哪个地方等着你。

想一想,把我们的设计做好,就像我刚上班的时候带我的师傅,现CCDI给水排水专业总工张海宇先生给我说的:“做设计,就像给自己家里做,一定能够做好。”是的,任何一件事,把他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朴实到不能再朴实的言语,何尝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作为一名建筑给水排水专业的画图匠,一直以来,对苏眉山的诗词有所偏爱,尤其喜欢其《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共勉。

一家之言,水平有限,难免差偏,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根据河南利业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秦加彬总工提出的宝贵意见做了补充,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崔景立,首届“水业杰出青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审查专家,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给水排水》杂志审稿专家。发表国内期刊与会议论文130篇,参加各类手册标准20余部、授权专利10项,获全国行业学(协)会优秀论文奖励9项。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电子图纸 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平台